八倍体小滨麦与4D缺体杂交后代小染色体的传递与遗传效应

被引:6
作者
傅杰
赵继新
杨群慧
陈漱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关键词
八倍体小滨麦; 4D缺体; 小染色体; 传递; 遗传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343 [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721804D缺体附加的1对小染色体(ti)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大小为常染色体平均长度的1/3~1/4PMCMI,染色体构型为19.59''(18~20)+0.46'(0~4)+0.09””(0~1)+0.96ti''(0~1)+0.08ti’(0~2),96.19%的细胞中,ti染色体联会成环状二价体,82.38%的ti”游离在赤道板两边,与常染色体不联会,且推后分离。与八倍体小滨麦杂交的后代再与4D缺体回交,缺体作父本时,2ti染色体的传递率是作母本的5.8倍。ti染色体在杂交世代中的传递率为50.38%,丢失率为18.34%,不含ti染色体的植株,ti的出现频率在根尖细胞为43.18%,在PMCMI为8.16%。当常染色体数目不足42条时,ti染色体对杂交后代的数量性状有显著遗传效应,但当常染色体数目为42条时,ti染色体的遗传效应则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32 / 5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八倍体小滨麦的形成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傅杰 ;
陈漱阳 ;
张安静 .
遗传学报, 1993, (04) :317-323+383
[2]   一种小麦小染色体及其遗传功能的研究 [J].
徐旗 ;
余玲 .
西北植物学报, 1992, (04) :327-329
[3]   “阿勃”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的创制 [J].
薛秀庄 ;
吉万全 ;
王秋英 ;
许喜堂 .
作物学报, 1991, (06) :417-423+481
[4]   蓝粒单体小麦研究(一) [J].
李振声 ;
穆素梅 ;
蒋立训 ;
周汉平 ;
吴景科 ;
余玲 .
遗传学报, 1982, (06) :431-43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