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25
作者
王桂燕 [1 ]
胡筱敏 [1 ]
周启星 [2 ]
史济月 [3 ]
赵志龙 [4 ]
王亚锋 [3 ]
机构
[1]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3] 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4]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对二氯苯; 镉; 联合毒性; 草鱼;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D O I
10.13227/j.hjkx.2007.01.028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Marking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的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和96 h对二氯苯对草鱼的LC50分别是10.11、9.04、8.52和7.83 mg/L;24、48、72和96 h镉对草鱼的LC50分别是40.02、35.05、28.99和24.41mg/L,因此对二氯苯的毒性大于镉的毒性.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作用,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729、6 h时AI>0,联合作用结果为协同作用,而当采用浓度1∶1进行试验时,表现出暴露时间为24、48、72 h的AI<0,联合作用结果表现为拮抗作用,而暴露时间为96 h时AI>0,联合作用结果则为协同作用,即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对二氯苯和镉的联合毒性作用从拮抗作用转变为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汞和硒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评价 [J].
王春凤 ;
方展强 ;
不详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05, (02) :32-34+116
[2]   Cd、Zn污染对玉米的毒害效应 [J].
黄雪夏 ;
白厚义 ;
陈佩琼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3, (04) :280-283
[3]   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鲢、草鱼的联合毒性 [J].
陈碧鹃 ;
袁有宪 ;
王会平 .
中国水产科学, 2001, (01) :73-76
[4]   胶州湾海水、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J].
崔毅 ;
陈碧鹃 ;
宋云利 ;
王文兰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6) :650-654
[5]   镉与锌离子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 [J].
修瑞琴,许永香,郑静,高世荣,任改英,傅迎春 .
卫生研究, 1996, (02) :101-102
[6]   氟与硒对鱼类联合毒性的研究 [J].
修瑞琴,高世荣,许永香,任玫英,郑静,傅迎春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5) :348-350
[7]   硒与氟离子对美丽猛水蚤的联合毒性 [J].
修瑞琴 ;
傅迎春 ;
许永香 .
环境科学, 1995, (01) :26-28+92
[8]   苯、氯苯及酚、氯酚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Sauvage)鱼苗的急性毒性效应 [J].
尹伊伟,林嘉,朱永安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4, (03) :106-109
[9]  
环境统计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陈剑虹,杨保华,邓子云编, 2005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