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16
作者
裴放
机构
[1] 河南省地矿厅区域地质调查队
关键词
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穿时性;迁移;古地理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5 [石炭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河南禹州的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太原的岩性相似,唯厚度较小;禹州的石盒子组与太原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大,而且太原的煤层厚、层位低,禹州的煤层薄、层位高。由本溪组至山西组呈向南穿时,石盒子组为向北穿时,显示海水先向南侵后又向北回泛的变化趋势。沉积环境由下而上由陆表海经三角洲向大陆体系演化,并向南迁移,反映了该区总体上北部是陆地,南部是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河南北秦岭晚古生代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裴放,张元国,刘长乐 .
中国区域地质, 1995, (02) :112-117
[2]   如何划分石盒子系及狭义的山西系并叙述二者间的不整合现象 [J].
曾鼎乾 .
地质论评, 1950, (Z2) :203-218
[3]  
河南省晚古生代聚煤规律[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郭熙年等编著, 1991
[4]  
The Late Paleozoic and Early Mesozoic sediments of central Shansi. NORIN E. Bulletin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