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

被引:45
作者
吕一河
陈利顶
傅伯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资源; 利用; 保护; 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6 [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生物多样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 ,高度综合的资源形式 ,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日益表现为彼此冲突的特征 ,但并非不可调和。本文认为 ,协调二者关系 ,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它由主体层、客体层和目标层构成 ,应该具备主体多元化、参与的广泛性、过程的动态性与持续性、尺度性与地域性和公平性等基本特征。主体层是由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组织形式构成的 ,是从社会经济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职能层次 ;客体层也就是管理的对象层 ,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体 ;目标层包括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的构建与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其中 ,主体层和客体层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实体部分 ,而目标层则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参照体系。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包括管理范围界定 ,问题辨识 ,目标确定 ,政策制定与方案运筹 ,实施、监测与评价 ,适应性调整 6个基本步骤 ,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动态反馈过程。这一过程中 ,科学研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在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自然资源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刘成武等编著, 1999
[2]   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J].
赵新泉 .
林业资源管理, 1998, (06) :45-48
[3]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 [J].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5, (04) :345-350
[4]   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几个观点 [J].
陈灵芝 .
生物多样性, 1999, (04) :308-311
[5]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J].
邬建国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42-52
[6]  
2000, The quiet revolution: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and the Internet. Bisby FA. Science .
[7]   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内涵及基本问题——介绍“DIVERSITAS”的实施计划 [J].
赵士洞 .
生物多样性, 1997, (01) :1-4
[8]  
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王松霈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