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空尺度下沟壑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为例

被引:5
作者
廖义善 [1 ,2 ,3 ]
蔡强国 [3 ]
卓慕宁 [1 ]
郑明国 [3 ]
罗璇 [2 ]
机构
[1]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DEM; 时空尺度; 侵蚀产沙;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DEM,分别以不同的沟壑发育所需的汇水面积为阈值,提取岔巴沟流域等6个不同空间尺度流域的沟壑,并求出不同级别沟壑的差值。结合黄河子洲观测站多年的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不同级别的沟壑及沟壑的不同部位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沟壑密度并不是简单地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沟壑密度的空间尺度效应与所提取沟壑的级别有关;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沟坡的次暴雨产沙量占流域产沙总量的比重与降雨特性有关;重力侵蚀多发生在毛沟的中、上部及沟头处,而支沟、干沟主干道的沟坡比较稳定,且其发生的重力侵蚀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多为"无效"部分;沟壑发育汇水面积的阈值为1500、1800、2000个栅格提取的沟壑对流域侵蚀产沙的作用较大,同时沟壑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与时间尺度有关,在多年平均尺度下,高级别沟壑只起到泥沙输送通道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海河流域分布式SWAT模型的构建 [J].
王中根 ;
朱新军 ;
夏军 ;
李建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4) :1-6
[2]   基于DEM的水系自动提取与分级研究进展 [J].
孙崇亮 ;
王卷乐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1) :118-124
[3]   利用DEM提取陕北黄土高原沟谷网络的汇流阈值研究 [J].
李俊 ;
汤国安 ;
张婷 ;
肖晨超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2) :75-78
[4]   DEM网格尺寸与沟谷提取精度研究 [J].
沈晶玉 ;
史明昌 ;
田玉柱 ;
王吉成 ;
柳立兵 .
中国水土保持, 2007, (02) :56-60
[5]   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数字流域提取方法研究 [J].
杨传国 ;
余钟波 ;
林朝晖 ;
郝振纯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1) :68-76
[6]   基于GPS不同测量间距的DEM地形信息提取沟蚀参数对比 [J].
何福红 ;
李勇 ;
张晴雯 ;
李璐 ;
孙丽芳 ;
白玲玉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5) :116-120
[7]   基于DEM的黄土地貌类型提取与制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实验样区为例 [J].
朱红春 ;
张友顺 ;
汤国安 ;
袁勘省 ;
李晓印 ;
易红伟 .
地球信息科学, 2003, (04) :110-113
[8]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大尺度流域应用研究 [J].
刘昌明 ;
李道峰 ;
田英 ;
郝芳华 ;
杨桂莲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5) :437-445+541
[9]   基于DEM的沟谷系统提取算法综述 [J].
刘光 ;
李树德 ;
张亮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05) :11-15
[10]   黄河中游流域地貌形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 [J].
卢金发 .
地理研究, 2002, (02) :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