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竭运动对大鼠窦房结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1
作者
吴庚华 [1 ]
吴洪海 [1 ]
王鑫 [1 ]
黄叔怀 [2 ]
朱永泽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2] 扬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窦房结/超微结构; 游泳;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性游泳后窦房结病理组织学和缺血缺氧性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研究室完成。①选用8周龄的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采用300L塑料水箱作为大鼠游泳槽,水深60cm,约为大鼠身长2倍,水温控制在(34±1)℃。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不运动),中等强度训练组(无负重游泳,120min/d,共7d),一次力竭训练组(尾部负荷体质量的2%,进行1次力竭游泳)和1周力竭训练组(尾部负荷体质量的2%,每天1次力竭游泳,共7d)。力竭标准:大鼠连续3次沉入水底,每次超过10s,不能自主浮上水面。②运动后即刻摘取窦房结,经固定、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精染色、Masson’s染色和Nagar-Olsen染色。③用图像分析仪检测窦房结内P细胞、T细胞、心房肌细胞、胶原纤维胞浆吸光度(A值)。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和Masson’s染色显示,对照组窦房结内各细胞形态正常;中等强度训练后窦房结内部各细胞的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1次力竭训练后窦房结内P细胞、T细胞与心房肌细胞病理改变明显,而胶原纤维的改变不明显。1周力竭训练后窦房结内P细胞、T细胞与心房肌细胞病理改变减轻,但胶原纤维的染色强度增加。中等强度训练后窦房结内各细胞胞浆A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1次力竭训练组窦房结内P细胞、T细胞和心房肌细胞胞浆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等强度训练组(P<0.05~0.01)。1周力竭训练组窦房结内各细胞胞浆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等强度训练组(P<0.05),T细胞和心房肌细胞胞浆A值明显高于1次力竭训练组(P<0.05)。1周力竭训练组窦房结内胶原纤维胞浆A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②Nagar-Olsen染色(反映窦房结组织缺血缺氧程度)显示,对照组与中等强度训练组的窦房结内部细胞无缺血缺氧改变;1次力竭训练后,窦房结呈缺血缺氧性改变,缺血缺氧的程度依次为心房肌细胞>T细胞>P细胞;1周力竭训练后窦房结内部的各细胞缺血缺氧程度减轻。中等强度训练后窦房结内各细胞的胞浆A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1次力竭训练组窦房结P细胞、T细胞和心房肌细胞胞浆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等强度训练组(P<0.05~0.01)。1周力竭训练组窦房结内各细胞的胞浆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等强度训练组(P<0.05~0.01),P细胞和心房肌细胞胞浆A值明显低于1次力竭训练组(P<0.05)。结论:中等强度训练对大鼠窦房结的显微结构影响不明显,1次力竭训练可使窦房结内部的各细胞出现较明显的损伤性变化,1周力竭性游泳训练后窦房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1+197 +1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力竭性运动致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产生机制 [J].
王福文 ;
胡志力 ;
李杰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08) :144-146
[2]   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致窦房结与心房肌细胞凋亡及L-精氨酸的干预作用 [J].
王庆志 ;
张黎声 ;
原林 .
解剖学杂志, 2005, (01) :23-25+121
[3]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右心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J].
吴庚华 ;
朱永泽 ;
吴洪海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4, (03) :45-48
[4]   运动心脏重塑与微损伤发生中的细胞凋亡现象 [J].
常芸 ;
袁箭峰 ;
祁永梅 ;
王莱芮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3, (04) :344-349
[5]   缺血再灌注对在体兔窦房结细胞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 [J].
李永华 ;
宋治远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08) :676-679
[6]  
实用运动医学.[M].曲绵域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