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构造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

被引:13
作者
戴俊生
李理
陆克政
漆家福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系,石油大学资源系,石油大学资源系,石油大学资源系山东东营,山东东营,山东东营,山东东营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构造作用; 含油气系统;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9.02.020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中每个坳陷构成一个大的成熟烃源岩分布区,加上某些凸起的分割,全盆地可划分出13个含油气系统。地堑和半地堑是新生代的基本构造样式,半地堑内含油气系统沿斜坡向外扩展,地堑中的含油气系统基本上限制在两边界断层之间或稍有扩展。盆地早第三纪经历了3个裂陷期,均发育有烃源岩、储层和局部盖层,形成的含油气系统存在着依次改造相互叠加组合的关系。晚第三纪—第四纪属于后裂陷阶段,发育储层和盖层,对早第三纪形成的含油气系统起着增强和改造的作用。构造迁移规律是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由盆地外围向中央。随之主力烃源岩分布、油气生成与运移和油气藏赋存层位也发生有规律变化。使含油气系统在平面上产生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8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