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成油生成、运移与油气藏形成

被引:8
作者
赵长毅
机构
[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煤成油,源岩评价,生烃模式,排驱,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建立了沼泽相泥岩作为烃源岩的评价标准;指出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沼泽是煤成油源岩发育的有利场所;煤成油有两个阶段,早期成烃特征明显;煤成油的排驱具有较湖相泥岩更大的地质色层效应,低成熟时期有利于煤成油的排驱和运移,烃类通过相互连通的孔隙网络和裂隙与疏导层相连,构成煤成油排驱运移的主要通道.煤成油藏的形成是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煤成油排驱主要制约因素 [J].
赵长毅 ;
程克明 .
科学通报, 1997, (16) :1755-1758
[2]   吐-哈盆地煤中基质镜质体生烃潜力与特征 [J].
赵长毅 ;
何忠华 ;
程克明 ;
金奎励 ;
陈中凯 .
科学通报, 1994, (21) :1979-1981
[3]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著, 1991
[4]  
煤地质学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杨超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