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12
作者
叶冬青
朱继民
张永青
李白坤
杨仕贵
陈东周
尹婧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合肥,合肥,合肥,合肥,合肥
关键词
暴力; 流行病学; 中小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了解合肥市城区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从城区随机抽取4所学校3064名中小学生接受调查。结果 暴力月发生率为16.22%,男生高于女生(X2=25.13,P=0.000)。同学是施加攻击的主要人群,占45.80%,以空手打(37.42%)、辱骂(31.21%)、恐吓(20.88%)为主,使用棍棒、利器等占10.49%。校园是学生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占46.08%,家庭和校外分别占28.41%和25.51%,场所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0)。3.33%的学生因此导致骨折,0.51%因此而致残。经常攻击他人者97人,占3.21%,被对方激怒是致使他们实施攻击的主要原因(47.38%)。结论 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暴力行为较为严重,应强化素质教育,改善校园环境,预防和控制学生暴力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校园暴力溯源及其防治对策 [J].
郑开诚 ;
张芳德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2) :2-4
[2]   伤害研究应着眼于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J].
王声湧 .
疾病控制杂志, 2001, (03) :193-194
[3]  
伤害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声湧,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