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信用货币体系的影响——基于自由竞争市场

被引:12
作者
孙国峰 [1 ]
邓婕 [2 ]
尹航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
[2] 对外经贸大学
关键词
电子货币; 信用货币体系; 社会福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 [中国货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信用货币理论出发,将电子货币界定为区别于银行信用法偿货币、代表私人债务的电子化货币形式,并构建模型分析基于自由竞争市场的私人电子货币发行流通对信用货币体系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均衡状态下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结论表明,当居民消费意愿较低但投资及生产意愿较高时,电子货币最易和法币达到共存的均衡。私人电子货币与法币共存流通,共同充当交易中介,且各自保持合适的规模,能够促进生产且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效的私人电子货币体系能够吸收经济体中过量发行的法偿货币。同时,货币当局有必要通过设置准备金率要求等措施对私人电子货币进行管理,以防止私人货币滥发带来的流通价值下降及潜在金融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6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