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利用矮杆基因改良大豆种间杂种的蔓生性
被引:3
作者:
李文滨
王金陵
机构:
[1] 东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
来源:
关键词:
G.aX;
G.Soja;
回交;
矬大豆;
基因;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1987.04.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用携带矮杆基因的矬大豆直接与野生大豆杂交.目的是研究矮杆基因抑制蔓生性等野生不良性状的遗传效应,确定用矮杆基因克服野生不良性状的价值.结果表明:矮杆基因是受主效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受其作用,蔓生性与直立性表现为3∶1分离,F2代产生1/4的直立个体,证明利用矮杆基因克服蔓生性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同时,矮杆直立性还与淡色种皮、深色叶以及早熟性有显著相关,对于在生育早期根据叶色淘汰蔓生型,集中选择符合栽培要求的直立类型有一定作用.试验还证实,早代回交有降低出现高蛋白质含量基因型频率的趋势.并且,一次回交只能产生1.9~7.9%的直立株,优良表现型也只占总体的0.04~0.98%.而用矮大豆作亲本的组合后代不需进行回交,优良类型的比例即可高达5.05%.此外,用矮杆大豆和野生种杂交比用普遍品种杂交再回交对野生不良性状的改良周期至少缩短1~2年.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1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