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37
作者
张沛
周祖翼
许长海
张青林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彭灌杂岩;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龙门山; 扬子西缘;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8.01.002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的彭灌杂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彭灌杂岩为一新元古代侵入的杂岩体,主要由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7.70%71.90%),Na2O>K2O(K2O/Na2O=0.31~0.85),里特曼指数δ=1.33~2.28,A/CNK=0.93~1.08,彭灌杂岩主体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总量不高(∑REE=76.25×10-6~139.80×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差别较大(LaN/YbN=3.86~35.23),弱负到正Eu异常(δEu=0.70~1.8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和Y。与正常壳源钙碱性花岗岩相比,彭灌杂岩显示出更高的Mg#值(多数>45)和Sr/Y比值(多数20.03~111.34)。通过与其毗邻的埃达克质雪隆包杂岩的比较,表明彭灌杂岩可能是底侵的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产物混合的结果。结合其它研究成果,认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形成于俯冲汇聚和火山弧构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湘东北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讨论 [J].
李鹏春 ;
陈广浩 ;
许德如 ;
贺转利 ;
符巩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1) :126-136
[2]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许德如 ;
夏斌 ;
李鹏春 ;
张玉泉 ;
陈广浩 ;
马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510-518
[3]   扬子陆核与陆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对比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黄陵和汉南侵入杂岩E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约束 [J].
凌文黎 ;
高山 ;
程建萍 ;
江麟生 ;
袁洪林 ;
胡兆初 .
岩石学报, 2006, (02) :387-396
[4]   扬子地台西缘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年龄 [J].
杜利林 ;
耿元生 ;
杨崇辉 ;
王新社 ;
任留东 ;
周喜文 ;
石玉若 ;
杨铸生 .
地质学报, 2005, (06) :805-813
[5]   四川盐边高家村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单颗粒锆石U-Pb和角闪石Ar/Ar年代学制约 [J].
朱维光 ;
邓海琳 ;
刘秉光 ;
李朝阳 ;
覃喻 ;
骆耀南 ;
李志德 ;
皮道会 .
科学通报, 2004, (10) :985-992
[6]   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 [J].
颜丹平 ;
周美夫 ;
宋鸿林 ;
John MALPAS .
地学前缘, 2002, (04) :249-256
[7]   川西新元古代玄武质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Nd同位素研究:岩石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 [J].
李献华 ;
李正祥 ;
周汉文 ;
刘颖 ;
梁细荣 .
地学前缘, 2002, (04) :329-338
[8]   扬子板块西缘泸定桥头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J].
沈渭洲 ;
高剑峰 ;
徐士进 ;
周国庆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4) :380-389
[9]   扬子板块西缘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J].
沈渭洲 ;
凌洪飞 ;
徐士进 ;
周新民 ;
赵子福 ;
郭建强 .
地质论评, 2000, (05) :512-519
[10]   “彭灌杂岩”推覆体的构造变形特征 [J].
马永旺,王国芝,胡新伟 .
四川地质学报, 1996, (02)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