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柴达木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

被引:22
作者
郭占谦
师继红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活动断裂; 不整合面隆起; 油气显示; 化探异常; 油气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在中国大地构造格局中 ,处于阿尔金山、祁连山与昆仑山断褶带组成的三角区域。在地球自转与大洋扩张的地球动力作用下 ,处于南北夹挤的应力环境中 ,使盆地北缘与阿尔金山断褶带及祁连山断褶带南缘舒勒山断裂的边界 ,处于挤压走滑的地球动力环境中。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以来的新构造运动 ,造成了中国地貌的现今态势 ,柴达木盆地区域的地貌系 2 0Ma的产物。柴达木盆地所在的青海地区年均发生Ms大于等于 4 6级地震 1 82次 ,1937年发生于托索湖 (冬给措纳湖 )西的Ms7 5级地震造成长达 30 0km的地表形变带至今仍清晰可见 ,说明新构造运动在柴达木盆地活跃而强烈 ,是油气勘探决策时的首要因素。新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作用 ,从已发现的油气田中总结发现有对早期形成的油气田的破坏作用、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作用、裂缝型油气藏的形成作用、第四系气田的形成作用等。因此 ,研究次生油气藏、裂缝型油气藏与第四系气藏的特征 ,以及适应的勘探理论与原则 ,是柴北缘油气勘探决策的关键。柴北缘有利靶区应为活动断裂带、不整合面隆起区、良好区域盖层的配伍地区 ;柴北缘的有利目的层的择优排序应为第三系、第四系、侏罗系。由于新构造运动活跃而强烈 ,油气总会有外泄或扩散 ,因此地表油气显示与化探异常是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51 +51-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油气勘探.[M].邱中建;龚再升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中国陆相大油田.[M].张文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4]  
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朱夏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