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咯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被引:1
作者
王玲璞
郭季宣
刘怀军
机构
[1] 北京胸科医院!
[2]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关键词
隐源性咯血; 支气管动脉造影; 栓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5 [放射疗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 (BAG)的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 ,为其诊断和出血定位寻求可靠依据。方法  1 选择隐源性咯血病人 52例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 (胸部平片、断层阴性 ,部分病人同期CT及支气管碘油造影阴性 ) (2 )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有少量病变 ,但BAG证实为非咯血病灶 ,而另叶或另段肺内有出血征象 ,计 17例。全部病例行Seldinger穿刺技术 ,导管经主动脉置入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 ,确认有造影的直接或间接出血征象 ,行双重栓塞术。 2 另选 5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支气管病变、BAG检查证实为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病例 ,因栓塞止血无效或其他病变而行手术切除。对 5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镜下检查 ,分析其与BAG所见的相关性。结果 全部咯血病例 ,BAG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紊乱 ,典型者为扫帚状或网状增生、紊乱的血管束 ,严重者伴有肺内出血病灶。结合支气管扩张手术标本中的病理所见 ,如支气管周围支气管动脉的血管数增多、扭曲等 ,两者的血管改变呈一致性。结论  1 隐源性咯血的病理机制为支气管动脉损伤 ,而支气管动脉的损伤又为支气管动脉感染所致。故经BAG提示的血管异常改变可以为隐源性咯血的诊断和出血定位提供依据。 2 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集诊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诊断 [J].
李云卿 .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9, (02)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