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CO、CH、NO)通量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汪婧
蔡立群
张仁陟
王友玲
董稳军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温带半干旱地区; 春小麦; 豌豆; 轮作; 耕作措施;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吸收通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利用CO2分析仪、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双序列轮作次序下春小麦地、豌豆地生育期内CO2、CH4和N2O通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4种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地和豌豆地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汇的功能。传统耕作不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下,春小麦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03 6、0.221 2、0.241 8、0.224 9,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41 6、-0.078 0、-0.081 8、-0.053 7,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089 1、0.069 2、0.046 1、0.065 6;豌豆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73 6、0.261 6、0.218 1、0.236 0,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55 0、-0.073 7、-0.066 2、-0.054 5,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123 4、0.084 7、0.080 6、0.035 0。少免耕及小麦秸秆覆盖有利于减少土壤CO2排放通量,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及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吸收通量、减少N2O排放通量。综合来看,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春小麦地CO2通量随着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CH4吸收通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而随着土壤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减小。豌豆地CO2通量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春小麦地N2O通量则与平均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豌豆地则为极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295 / 13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J].
刘爽 ;
严昌荣 ;
何文清 ;
刘勤 .
生态学报, 2010, 30 (11) :2919-2924
[2]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J].
刘爽 ;
何文清 ;
严昌荣 ;
刘勤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02) :65-70
[3]   免耕对旱地春小麦成熟期CO2和N2O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J].
刘博 ;
黄高宝 ;
高亚琴 ;
李卿沛 ;
黄涛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5 (01) :82-87
[4]   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CH4与N2O排放的影响 [J].
白小琳 ;
张海林 ;
陈阜 ;
孙国峰 ;
胡清 ;
李永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282-289
[5]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J].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6]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J].
蔡立群 ;
齐鹏 ;
张仁陟 ;
李爱宗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1) :1-6
[7]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4的吸收特征研究 [J].
张雪松 ;
申双和 ;
李俊 ;
于强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181-188
[8]   川中丘陵区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N2O和CH4排放特征 [J].
张中杰 ;
朱波 ;
江长胜 ;
韩广轩 ;
高美荣 .
生态学杂志, 2005, (02) :131-135
[9]   翻耕对冬闲农田CH4和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初探 [J].
万运帆 ;
林而达 .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03) :8-10
[10]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J].
李长生 ;
肖向明 ;
S.Frolking ;
B.MooreⅢ ;
W.Salas ;
邱建军 ;
张宇 ;
庄亚辉 ;
王效科 ;
戴昭华 ;
刘纪远 ;
秦小光 ;
廖柏寒 ;
R.Sass .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49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