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被引:11
作者
薛仓生 [1 ]
金菊良 [2 ]
丁峰 [1 ]
李舒宝 [1 ]
机构
[1] 安徽省水文局
[2]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关键词
洪水管理; 暴雨洪水; 特性分析; 淮河流域; 安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2 [暴雨洪涝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为系统研究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征,对降雨过程和暴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暴雨特性是梅雨时间长,梅雨量淮河以北多、淮河以南少,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通过淮河干支流洪水过程和淮河干流洪水特征值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洪水特性是水位高、流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干支流洪水并发,洪水组合恶劣。虽然淮河干流经过了大规模的治理,2007年洪水期间沿淮启用了蒙洼等9个行蓄洪区,但淮河中游仍然持续高水位,润河集至汪集段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表明淮河流域洪水灾害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科学调度沿淮行蓄洪区、如何协调淮河与洪泽湖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该流域的洪水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安徽省2005年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J].
薛仓生 .
人民长江, 2007, (06) :87-89
[2]   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研究 [J].
张楷 .
灾害学, 2006, (03) :98-102
[3]   试析淮河洪涝灾害成因 [J].
王栋 .
科技导报, 2005, (09) :14-16
[4]   2003年淮河洪水调度及灾后思考 [J].
纪冰 .
灾害学, 2004, (01) :56-59
[5]   安徽省水旱灾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J].
纪冰 .
灾害学, 2001, (04) :85-88
[6]  
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分析[A]. 赵瑾,钱名开,徐慧,程兴无,程绪干.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 2005
[7]  
淮河流域2003年暴雨洪水特点和主要河流洪水发生时间规律分析[A]. 谭炳卿,孙勇,程绪干,刘金平.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 2005
[8]  
淮河流域水利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宁远等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