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治理演变的逻辑:1949~2019

被引:36
作者
耿国阶 [1 ,2 ]
王亚群 [1 ]
机构
[1]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2]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乡村治理; 整体性控制; 行政化; 公共服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在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下,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70年乡村治理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70年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失衡、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历史性阶段,"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先后成为主导城乡关系基本格局的战略性安排。具体到乡村治理演变上:"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使乡村以人民公社为组织载体的集体化治理成为"城乡分治"的逻辑延伸,党、政、社、经高度合一的整体性控制和动员成为该阶段乡村治理的支配性逻辑;1978年后,因应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体制逐渐建立,党政社经相对分离,但计生、粮款征收、维稳等刚性任务压力较大,压力型体制和乡村治理的行政化逻辑成为主导逻辑;2006年以来,伴随农业税取消、大规模"以工补农",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逐渐成型,传统任务压力大幅减轻,压力型体制向"三治合一"体系的转变,行政化逻辑向公共服务逻辑的转变,成为乡村治理演变的必然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1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