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矿物质吸附砷的研究进展

被引:55
作者
石荣 [1 ]
贾永锋 [1 ]
王承智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砷; 吸附; 土壤; 矿物质;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7.03.035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砷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存在砷污染问题,因此有关砷污染的研究与控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土壤砷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污染状况,重点集中在探讨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对砷吸附行为的作用机理。这些矿物质包括铁铝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锰氧化物、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类。关于砷在各类矿物质上的吸附机理,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砷氧阴离子与矿物质的表面发生了配位体交换过程并通过共价键的作用,形成了表面配位体。表面配位体以内层双齿双核鳌合形式为主,受矿物质的种类、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的影响,外层吸附和其他鳌合状态可能存在。砷在土壤矿物质上的吸附效果强烈依赖于体系的pH值,这与吸附的理论模型和数学计算结果相一致。矿物质的种类、组成、结晶状态和表面积等影响了砷的吸附过程和吸附效果。土壤中存在的各种阴阳离子通过与砷阴离子竞争吸附位而影响砷在矿物质上的吸附。
引用
收藏
页码:584 / 5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土壤砷污染及其对作物的毒害研究进展 [J].
常思敏 ;
马新明 ;
蒋媛媛 ;
贺德先 ;
张贵龙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61-166+186
[2]   新生态MnO2对水中As(Ⅴ)的吸附作用研究 [J].
梁慧锋 ;
马子川 ;
张杰 ;
魏雨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01) :50-53
[3]   磷(P)在天然沉积物水界面上的吸附 [J].
周爱民 ;
王东升 ;
汤鸿霄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1) :64-69
[4]   新生态δ—MnO2对废水中As(v)的吸附研究 [J].
田军 ;
乔秀丽 .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508-510+521
[5]   土壤中砷污染研究进展 [J].
蒋成爱 ;
吴启堂 ;
陈杖榴 .
土壤, 2004, (03) :264-270
[6]   土壤中砷的化学平衡 [J].
谢正苗 ;
黄昌勇 ;
何振立 .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01) :23-38
[7]   土壤环境中的砷及其生态效应 [J].
张国祥,杨居荣,华珞 .
土壤, 1996, (02) :64-68
[8]  
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砷酸根阴离子的研究[D]. 王素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9]  
砷的分析化学[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冯树屏 著, 1986
[10]  
Adsorption, de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arsenic affected by clay minerals and aging process[J] . Z. Lin,R. W. Puls.Environmental Geology . 200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