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石油污水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16S rDNA-PCR-DGGE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慧 [1 ]
张颖 [1 ]
苏振成 [1 ]
徐慧 [1 ]
KRAVCHENKO Irina [2 ]
张成刚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Winogradsk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ygy,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关键词
污水灌溉; 石油污染; 细菌遗传多样性; 16SrDNA; DGG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不依赖于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技术,评价了石油污染对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沈抚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含量为2775 213 mg kg-1干土,TPH在灌区干渠和支渠中的积累和分布趋势大体上是上游地区较严重,下游地区较轻,并且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5)。在目前的污染程度下,石油污水能够刺激土壤好氧异养细菌(Aerob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AHB)的生长,其数量与TPH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8,p<0.001),而细菌遗传多样性与TP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5,p=0.013)。DGGE图谱优势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群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β-亚群和γ-亚群的菌种,这些优势菌群的形成可能与石油烃的生物降解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72 / 9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DNA的快速提取及其PCR-DGGE分析 [J].
滕应 ;
骆永明 ;
赵祥伟 ;
李振高 ;
宋静 ;
吴龙华 .
土壤学报, 2004, (03) :343-347
[2]   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在沈抚污水灌区的应用前景 [J].
耿春女 ;
李培军 ;
陈素华 ;
程云 ;
张海荣 ;
李雪华 ;
许华夏 ;
张春桂 ;
韩桂云 ;
刘微娜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 (07) :51-55
[3]   污灌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积累与动态变化研究 [J].
宋玉芳 ;
常士俊 ;
李利 ;
马学军 ;
孙铁珩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1) :93-98
[4]   沈抚灌区水田土壤矿物油环境容量与自净规律的研究 [J].
吴维中 ;
刘钧祜 ;
常士俊 ;
杨祖凡 ;
魏开湄 ;
刘海玲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85, (03) :1-6
[5]   石油污水灌区的微生物生态及其降解石油的研究 [J].
刘期松 ;
齐恩山 ;
张春桂 ;
杨桂芬 ;
许立新 ;
姜晴楠 .
环境科学, 1981, (03) :1-6
[6]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编著, 1985
[7]  
Profiling of complex microbial population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mplified genes coding for 16S rRNA. Muyzer,G,DeWall,EC,Uitterlinden,AG.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