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源热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率评价方法

被引:18
作者
徐聪 [1 ,2 ]
刘泰秀 [1 ,2 ]
隋军 [1 ,2 ]
刘启斌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多能源互补; 热互补; 热化学互补; 节能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多能源互补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相比于化石能源驱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其节能特性的评价方法研究尚有不足。针对多能源热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提出节能率的计算方法,将系统输入的低品位非化石能源按其做功能力统一折合成燃料,与输出相同产品的常规分产系统进行比较得到节能率。通过典型太阳能与燃料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比较分析了3种节能率计算方法下,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同形式能量输出比、热/热化学输入热的温度等参数对系统节能性的影响规律,并以具体的热电联产案例验证了文中节能率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节能率计算方法能够更为合理地评价含有非化石能源的多能互补系统节能特性,获得了节能率随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大而增大,随热互补太阳能集热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热化学互补太阳能集热温度升高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反映了根据能的品位合理利用非化石能源和提高多能互补技术先进性能够改善系统的节能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远方集中式与就地分布式光伏供电经济性比较 [J].
王康达 ;
张保会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 41 (16) :179-186
[2]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理论研究框架 [J].
康重庆 ;
姚良忠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 41 (09) :2-11
[3]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J].
黄子硕 ;
于航 ;
彭震伟 .
暖通空调 , 2017, (04) :23-28
[4]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 [J].
金红光 ;
隋军 ;
徐聪 ;
郑丹星 ;
史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12) :3150-3161
[5]   基于微网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站的节能分析 [J].
周崇波 ;
颜喜 ;
程雪山 .
节能, 2016, 35 (04) :69-71+3
[6]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综合价值分析 [J].
王雁凌 ;
李蓓 ;
崔航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01) :136-142
[7]   与电力系统协同区域型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集成方案 [J].
王进 ;
李欣然 ;
杨洪明 ;
陈戈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38 (16) :16-21
[8]   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地源热泵耦合的系统研究 [J].
康书硕 ;
李洪强 ;
蔡博 ;
霍培娜 ;
朱彩侠 ;
张国强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 34 (05) :817-821
[9]   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 [J].
金红光 ;
洪慧 ;
王宝群 ;
韩巍 ;
林汝谋 .
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 2005, (03) :299-313
[10]  
中低温太阳能与甲醇热化学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D]. 许达.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