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种黄顶菊及其伴生植物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34
作者
皇甫超河
王志勇
杨殿林
机构
[1]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关键词
黄顶菊;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日变化; 入侵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以不同生育期的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及其4种伴生杂草为材料,在实验网室条件下测定比较了它们的基本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而探讨黄顶菊具有高生物量及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黄顶菊净光合速率以现蕾期最高,且大于其他4种伴生杂草;(2)3个生长时期的黄顶菊水分利用效率低于棒头草,高于齿果酸模和曼陀罗,而与反枝苋相当,显示较高的抗旱性;(3)影响5种植物光合速率主要因子为非气孔因素,影响黄顶菊以及棒头草、反枝苋等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显示出其较强的喜光特性;(4)5种植物在午间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光抑制,处于现蕾期和开花期的黄顶菊以及其余3种植物午间的Fv/Fm有轻微下降,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见,黄顶菊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更适应于在夏季高温干旱的环境下生长,从而表现出较强的入侵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当归叶片光合参数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张新慧 ;
张恩和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8, (11) :2314-2319
[2]   河北省黄顶菊疫情发生动态与防控工作进展 [J].
王贺军 .
中国植保导刊, 2008, (08) :37-39
[3]   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张风娟 ;
徐兴友 ;
陈凤敏 ;
郭艾英 ;
龙茹 .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08) :1669-1674
[4]   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及其伴生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J].
胡天印 ;
方芳 ;
郭水良 ;
蒋华伟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4) :379-386
[5]   黄顶菊发生规律初探附视频 [J].
任英 .
植物检疫, 2006, (05) :329-330
[6]   衡水湖黄顶菊的入侵情况的初步调查研究 [J].
芦站根 ;
崔兴国 ;
蒋文静 .
衡水学院学报, 2006, (01) :69-71
[7]   黄顶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J].
张秀红 ;
李跃 ;
韩会智 ;
金广峰 ;
李瑞华 ;
王金红 .
河北林业科技, 2006, (01) :48-49
[8]   中国菊科植物一新归化属——黄菊属 [J].
刘全儒 .
植物分类学报, 2005, (02) :178-180
[9]   THE USE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NOMENCLATURE IN PLANT STRESS PHYSIOLOGY [J].
VANKOOTEN, O ;
SNEL, JFH .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990, 25 (03) :147-150
[10]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J] . G D Farquhar,T D Sharkey.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