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白垩纪剥露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15
作者
宫红良 [1 ]
陈正乐 [1 ]
胡远清 [2 ]
李丽 [1 ]
李胜祥 [3 ]
郑恩玖 [4 ]
韩效忠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湖北地矿局鄂东北地质大队
[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4] 核工业地质局大队
关键词
伊犁盆地; 裂变径迹; 剥露; 白垩纪; 天山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利用砂岩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方法,研究了伊犁盆地中生代抬升-剥露事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开展了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研究,结果揭示出伊犁盆地在115~95Ma期间存在一期重要的抬升-剥露冷却事件,剥蚀量至少可达1.8km,剥蚀速率至少为0.09mm/a。区域资料对比分析表明中晚白垩世的抬升剥露事件,在天山地区乃至整个新疆的造山带普遍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西天山山脉多期次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陈正乐 ;
万景林 ;
刘健 ;
李胜祥 ;
郑恩玖 ;
韩效忠 ;
李细根 ;
宫红良 .
地球学报, 2006, (02) :97-106
[2]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尔泰山比较研究 [J].
郭召杰 ;
张志诚 ;
吴朝东 ;
方世虎 ;
张锐 .
地质学报, 2006, (01) :1-15
[3]   裂变径迹定年技术在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J].
朱文斌 ;
万景林 ;
舒良树 ;
孙岩 ;
赵忠岩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93-600
[4]   中新生代天山及其两侧盆地性质与演化 [J].
方世虎 ;
郭召杰 ;
张志诚 ;
吴朝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886-897
[5]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朱文斌 ;
万景林 ;
舒良树 ;
孙岩 ;
王锋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0) :115-119
[6]   天山北缘前陆冲断带形成时间的地层学证据 [J].
方世虎 ;
郭召杰 ;
张志诚 ;
吴朝东 ;
王美娜 ;
袁庆东 ;
张锐 .
新疆地质, 2004, (01) :24-28
[7]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中新生代地层铀矿成矿能力探讨 [J].
刘健 ;
陈正乐 ;
张红喜 ;
胡健民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3) :241-245
[8]   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过程及其地质响应 [J].
贾承造 ;
陈汉林 ;
杨树锋 ;
卢华复 ;
周宇章 .
石油学报, 2003, (03) :1-5+15
[9]   现代核分析技术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韩松 ;
贾秀琴 ;
董金泉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1) :85-90
[10]   裂变径迹分析及其在沉积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J].
周祖翼 ;
廖宗廷 ;
杨凤丽 ;
傅强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3) :33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