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及其防治措施——答泉州市双溪大队读者黄朝基同志问

被引:1
作者
林声和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稻粒; 谷粒; 黄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转来黄朝基同志的来信及标本收悉.标本经鉴定为稻麹(曲)病.近两年各地纷纷反映,晚稻发生此病,曾引起群众思想顾虑.这种病害常于水稻开花至乳熟期,气温在摄氏24~32度范围内,尤其是在降雨条件下发生的.它是由于病菌孢子(包括子囊孢子和厚垣孢子)随气流传播而落入水稻花器和幼颖上形成菌丝块,一面破坏稻粒组织,一面继续膨大,使稻粒全被包裹,两颖不能闭合所致.象这样特定的气候条件也甚适于水稻生育;因此,从全局来看,有此病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3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