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柱状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与来源
被引:6
作者:
于瑞莲
[1
,2
]
胡恭任
[1
]
郑志敏
[1
,2
]
林承奇
[1
,2
]
机构:
[1] 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铅稳定同位素;
柱状沉积物;
泉州湾;
D O I:
10.13671/j.hjkxxb.2013.06.036
中图分类号:
X834 [海洋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不同源区铅同位素的组成不同,可以利用铅同位素的这种"指纹"特征来示踪铅的不同来源.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从底层到表层其铅同位素组成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207Pb/204Pb呈上升趋势,206Pb/207Pb和208Pb/(206Pb+207Pb)呈下降趋势.铅污染的来源主要与工业生产、污水排放和燃油尾气排放有关,受燃煤的影响很少,从底层到表层铅同位素组成的演化趋势为:由工业及污水排放逐渐向汽车尾气方向飘移.结合定年分析,推断出油铅的污染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污染呈不断加重趋势;其中表层沉积物中铅的污染受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最为严重.对不同时期沉积物中铅污染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率研究表明,1973年到1984年间,沉积物受燃油铅的影响较少,其污染来源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其贡献率占70%以上;1984到1994年间汽车尾气铅的贡献率迅速上升,占到了50%;而1996年到2008年汽车尾气铅的贡献率逐渐增加,由50%上升到了66%.
引用
收藏
页码:1756 / 176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