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不能被“污名化”

被引:17
作者
董奇
机构
[1]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所课程和信息技术研究室
关键词
农村留守学生; “污名化”; 社会融合; 积极心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夸大留守的消极作用和留守学生身上的问题容易导致其被"污名化",从而给留守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沉重压力。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及自编问卷对1007名15~18岁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并非一定造成留守孩子心理问题。相比于父母外出打工,富裕家庭关爱缺失导致孩子心理问题更多。同时,也应看到,留守家庭教育缺失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受到影响,留守家庭学生"亲社会行为"相对弱势,他们需要也值得社会同情、帮助与关爱。建议政府、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农村留守学生:培育留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他们社会融合;加强对留守家庭的帮助指导,补偿家庭教育缺失;消除对特殊群体的习俗偏见,创建公平和谐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20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J].
梅纳新 .
中国教育学刊, 2014, (10) :42-44
[2]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探索——以江西A县B小学的实践为例 [J].
刘诗波 ;
郑显亮 ;
胡宏新 .
中国教育学刊, 2014, (10) :37-41
[3]   留守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卢文菁 ;
胡月 ;
张德楷 ;
彭功德 ;
杨森焙 ;
徐阳欢 ;
谢姝 ;
刘维韦 ;
韩娟 .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1) :3463-3466
[4]   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综述 [J].
佩德罗孔塞桑 ;
罗米娜班德罗 ;
卢艳华 .
国外理论动态, 2013, (07) :10-23
[5]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J].
谭深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138-150
[6]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 [J].
叶敬忠 ;
王伊欢 ;
张克云 ;
陆继霞 .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10) :75-80+82
[7]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 [J].
崔丽娟 ;
张高产 .
心理科学, 2005, (02) :402-405
[8]   留守儿童 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 [J].
王玉琼 ;
马新丽 ;
王田合 .
中国统计, 2005, (01) :58-59
[9]   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 [J].
林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3) :132-135
[10]  
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变量类型、方法选择及范例解析[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蓝石,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