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胁迫对河蚬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徐钢春 [1 ]
顾若波 [1 ]
闻海波 [1 ]
华丹 [1 ]
聂川 [2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学院
关键词
温度; 溶氧; 密度; 河蚬; 溶菌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2007.01.019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温度、溶氧、放养密度胁迫对河蚬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6℃组的河蚬成活率明显低于其他4个温度组(13、20、25、30℃)(P<0.01);溶氧和拥挤胁迫组的河蚬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而成活率不断降低,以低氧组和高密度组的降幅最大(P<0.01)。河蚬LSZ和SOD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溶氧对LSZ和SOD活性的影响都是先升后降,在第7 d时,富氧组的LSZ活性最高,此时,对照组的LSZ活性最低而低氧组的SOD活性最高,之后,低氧组的SOD活性大幅度下降(P<0.01),到第21 d时达到最低,对照组的LSZ和SOD活性均变幅不大;受密度胁迫的河蚬,LSZ和SOD活性在试验7 d内均有上升现象,高密度组自第7 d达到峰值后即大幅下降,到第21 d已显著低于同期另外两组(P<0.01),中、低密度组也有降低,但降幅较小。结果表明,经过环境胁迫后,河蚬LSZ和SOD水平均发生了变化,短期内,两者成正相关,而长期胁迫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生长及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J].
杨福刚 ;
周洪琪 ;
黄旭雄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03) :3263-3269
[2]   溶氧、温度、氮和磷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冬芽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J].
高健 ;
罗青 ;
李刚 ;
杨劭 .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04) :511-516
[3]   温度、疾病感染对史氏鲟血清和各组织中溶菌酶水平的影响 [J].
华育平 ;
刘红柏 ;
张颖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3) :63-66
[4]   拥挤胁迫后鲫鱼血液皮质醇和溶菌酶水平的变化及对病原的敏感性 [J].
王文博 ;
汪建国 ;
李爱华 ;
蔡桃珍 .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05) :408-412
[5]   硫酸铜和酸碱度对河蚌血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附视频 [J].
柏鸣 ;
石安静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1116-1119
[6]   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 [J].
胡晓 ;
张洪渊 ;
刘克武 ;
不详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01) :182-184
[7]   贝类细胞和体液的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J].
周永灿 ;
潘金培 .
水产学报, 1997, (04) :449-454
[8]  
Hematologic and sero-logic variability of eastern oysters from Apalachicola bay,Florida .2 Fisher W S,Oliver L M,Edwards P.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