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羚牛的采食行为

被引:13
作者
曾治高
钟文勤
宋延龄
巩会生
王学杰
王宽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秦岭羚牛; 采食行为;
D O I
10.13859/j.cjz.2001.06.006
中图分类号
Q958.12 [动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集群、迁移、时间、方式、饮水和舔盐 6个方面报道了秦岭羚牛的采食行为。羚牛主要以集群的方式在白天采食 ,也见到羚牛单独采食及在夜间活动采食的情形。研究期间集群活动的羚牛个体数占所见羚牛总数的 95 4% ,有 5 0 %以上的羚牛是在大于 1 5只的羚牛群体中见到的。头牛在羚牛群体的采食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发出低沉的吼叫声来使牛群聚集在一起并共同采食迁移。随着食物的季节性生长变化 ,羚牛具有季节性上下垂直迁移采食的习性。羚牛采食时 ,多用上下唇扯断植物的枝 (茎 )叶 ,而不是以舌卷食 ,也用牙咬或啃食木本植物的幼枝或皮。羚牛有多种采食方式 ,一般是以常规行走的方式采食。但当食物超出正常采食方式所能获得的特殊情况下 ,羚牛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取食 ,包括后肢站立采食、骑树采食、压枝采食、撞击采食和跪地采食。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秦岭羚牛的食性 [J].
曾治高 ;
宋延龄 ;
钟文勤 ;
巩会生 ;
张坚 ;
党高第 .
动物学杂志, 2001, (03) :36-44
[2]   秦岭羚牛的集群类型 [J].
宋延龄 ;
曾治高 .
兽类学报, 1999, (02) :1-8
[3]   秦岭羚牛的舔盐习性 [J].
曾治高 ;
宋延龄 .
动物学杂志, 1998, (03) :32-34
[4]   羚牛防御行为的观察 [J].
曾治高 ;
宋延龄 .
兽类学报, 1998, (01) :9-15
[5]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牛羚的生态学研究 [J].
魏辅文 ;
胡锦矗 ;
袁重桂 ;
吴毅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02) :127-132
[6]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独栖羚牛及其习性 [J].
袁重桂 ;
胡锦矗 ;
吴毅 ;
魏辅文 ;
江明道 ;
邓启涛 .
动物学研究, 1990, (03) :203-208
[7]   扭角羚的御敌与护幼附视频 [J].
葛桃安 .
野生动物, 1988, (05) :30-31
[8]   扭角羚的舔盐行为观察及初析 [J].
葛桃安 ;
胡锦矗 ;
江明道 .
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1) :15-19
[9]  
中国羚牛.[M].吴家炎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