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被引:12
作者
姜平
王建华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古岩溶; 奥陶系; 千米桥潜山; 大港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印支期—早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使大港地区千米桥奥陶系再次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滤淋、剥失,形成了第二次古岩溶。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在垂向上分为四个带,水平潜流带溶蚀孔隙最发育,垂直渗流带次之,风化残积带和深部混合带储层不发育。岩溶高地处于地下水渗流带和地下水潜流带,溶蚀作用强烈,储层发育。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为地表水汇集区及地下水排泄区,岩溶作用相对较弱,储层不发育。位于岩溶高地的板深8井—千12 18井区和板深7井—千18 18井区是有利的古岩溶分布区,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古岩溶与储层研究.[M].王宝清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2]  
古岩溶.[M].( )詹姆斯(James;NoelP.);( )肖 凯(Choquette;PhilipW.)著;胡文海等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M].冯增昭等著;.地质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