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的粮食生产与气候变化

被引:14
作者
沈小英
陈家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粮食; 气候变化;
D O I
10.13249/j.cnki.sgs.1991.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明末清初前,气候温暖,双季稻可以自然生长。小冰期后,气候虽有几度回暖,但热量条件处于一年二熟有余、三熟不足的状况,热量条件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敏感性因子。当今在气候的自然变冷和 CO2增加的增暖影响下,太湖流域实际存在的年积温下降,冬暖,夏凉和秋低温提前的趋势对粮食生产必有深远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形成 [J].
朱瑞熙 .
农业考古, 1987, (02) :48-49
[2]   从太湖流域旱涝史料看历史气候信息处理 [J].
陈家其 .
地理学报, 1987, (03) :231-242
[3]   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 [J].
闵宗殿 .
中国农史, 1984, (03) :37-52
[4]   江苏双季稻历史初探 [J].
陈志一 .
中国农史, 1983, (01)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