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一次持续大雾天气分析

被引:17
作者
侯瑞钦
李江波
赵玉广
机构
[1] 河北省气象局
关键词
大雾; 天气分析; 辐射; 逆温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3 [个例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资料,从天气背景、温湿特征、层结条件、动力热力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11月7~13日河北平原1次持续大雾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大雾是在较为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中高层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以扩散形势影响华北地区;地面夜间风速在0~2 m/s,充足的水汽及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大气层结是对流稳定的,同时近地面层为逆温结构;近地面层的弱辐合及持续微弱的暖平流十分有利于逆温层的维持,对于大雾长时间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大雾多发生在地面辐合线偏向冷空气一侧。本次大雾性质复杂,持续大雾由平流辐射雾—辐射雾—平流雾3个阶段构成,不同阶段大雾逆温强度及湿层厚度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63 / 2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9) :1-7
[2]   华北地区一次连续大雾的诊断分析 [J].
吕淑琳 ;
张敏 ;
张晓平 .
气象科技, 2008, (04) :425-428
[3]   2007年1月初河北省连续大雾的成因分析 [J].
陈瑞敏 ;
吴雁 ;
刘晓峰 ;
徐建芬 .
干旱气象, 2008, (02) :63-66
[4]   华北平原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J].
李江波 ;
沈桐立 ;
侯瑞钦 ;
孔凡超 ;
王山旗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819-827
[5]   北京一次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及成因探讨 [J].
熊秋芬 ;
江亓军 ;
王强 .
气象科技, 2007, (06) :781-786
[6]   北京地区一次冬季平流雾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J].
李元平 ;
梁爱民 ;
张中锋 ;
罗娅 ;
刘开宇 ;
李秀连 ;
黄嘉佑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67-172+182
[7]   中国东部一场罕见的大雾天气成因分析 [J].
张新荣 ;
刘治国 ;
杨建才 ;
刘新伟 ;
程鹏 .
干旱气象, 2006, (03) :47-51
[8]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 [J].
何立富 ;
李峰 ;
李泽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2) :160-168
[9]   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服务 [J].
何金梅 ;
王冬梅 ;
李晓霞 .
干旱气象, 2006, (01) :48-52
[10]   华北平原雾发生的气象条件 [J].
毛冬艳 ;
杨贵名 .
气象, 2006, (01)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