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

被引:19
作者
周云涛
机构
关键词
信用; 信用权; 评价; 一般财产利益;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0.06.01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对信用权问题的解答必须回归到对作为客体的信用本身的认识。信用的理论界定和实践表达证明,信用是关于主体客观上的履约能力和主观上的履约品质的综合评价。从评价性人格权客体的外在性出发,信用作为与被评价人相分离的外在之物,作为一种"评价的他者",与被评价人的人格利益并没有必然联系。正确的逻辑应当是剥离人格与财产,将原本属于名誉的人格利益的部分交还给名誉,信用只剩下财产利益部分。信用所蕴含的财产利益能否成为一项单独的财产权利,视各国法政策要素与法律科学要素间博弈的不同情况结果会有不同,但至少德国民法典第824条的分析表明,该"信用"条款所保护的不是一项特定化的权利,而应归属于一般化财产利益或纯粹经济损失范畴。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民法导论.[M].(德) 施瓦布; 著.法律出版社.2006,
[2]  
欧洲法中的纯粹经济损失.[M].(意)毛罗·布萨尼(MauroBussani);(美)弗农·瓦伦丁·帕尔默(VernonValentinePalmer)主编;张小义;钟洪明译;.法律出版社.2005,
[3]  
商事人格权论.[M].程合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人身权法论.[M].杨立新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5]  
民法总则.[M].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  
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M].(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7]  
比较民法学.[M].李双元;温世扬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8]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M].孔祥俊著;.法律出版社.1998,
[9]  
民法学原理.[M].张俊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0]  
民法、侵权行为法.[M].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