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中部三叠纪岩相古地理轮廓与古构造格局

被引:1
作者
丘东洲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三叠纪; 构造区; 中生代; 岩相古地理; 盆地相; 特提斯洋; 古构造格局; 晚三叠世; 半深海沉积; 太平洋; 大洋; 亚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中部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和研究,得出下述结论:(1)区内三叠系可以按阶统一划分、对比;(2)印支期是区内构造发展的转折期,主要表现是古特提斯洋北支最后封闭,扬子、羌塘陆块向北拼合;南支进一步扩大,结束了长期以来南海北陆的古地理面貌,开始东西分异的格局;(3)将区内划分为北亚大陆南部、北亚大陆南侧陆缘、南北亚大陆陆间、南亚大陆北侧陆缘、南亚大陆北部和东部环太平洋陆缘六个构造区;(4)对早、中、晚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概括;(5)对三叠系的沉积层控矿产的赋存条件作了概述。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72+338 +33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三叠纪古生物地理与大陆漂移 [J].
殷鸿福 .
地质科学, 1980, (03) :265-278
[2]  
地史学教程[M]. 地质出版社 , 王鸿祯 著, 1986
[3]  
板块构造基本问题[M]. 地震出版社 , 李春昱等 著, 1986
[4]  
中国海陆变迁、海域沉积相与油气[M]. 科学出版社 , 关士聪著, 1984
[5]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