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芽枯病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陈雪芬
胡宏基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芽枯病; 萌芽期; 甲基托布津; 取代苯类杀菌剂; 分生抱子; 器抱; 春茶; 茶叶; 茶树品种; 多菌灵; 保卫田; 杂环类杀菌剂; 发病盛期; 叶数; 侵染来源; 菌丝生长;
D O I
10.13305/j.cnki.jts.1986.02.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茶芽枯病是浙江省茶树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为害春茶幼嫩芽叶,可使春茶减产约30%,而且品质下降。病原是一种叶点霉属真菌新种,学名为 Phyllostictagemmiphilae Chen et Hu sp.nov.。菌丝生长和器孢子萌芽的适温在20—27℃,8—10℃时能缓慢生长,29℃时生长受抑制。器孢子萌芽最适 pH 为5.40—6.80。在2%茶汤中器孢子萌芽率最高。病菌对氮源的利用力高,以丙氨酸和谷氨酸最适宜。碳源以果糖、棉子糖、蔗糖为最适宜。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树上老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越冬,器孢子借雨露进行传播,潜育期2—3天。全年仅春茶期发病。3月底开始发病,4月中—5月中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以后最高气温达29℃时,停止发病。茶树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使用50%多菌灵1000倍(100—150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66—100克/亩)液在春茶萌芽期、发病初期各喷洒1次,并结合分批多次采茶的综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而且经济效益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茶园用药安全性指标的设计 [J].
陈宗懋 .
茶叶科学, 1984, (01) :9-18
[2]  
真菌鉴定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魏景超 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