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调蓄视角的雨洪管理探析
被引:12
作者:
苏伟忠
[1
]
汝静静
[1
,2
]
杨桂山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调蓄功能;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太湖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水利资源综合利用];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15 ;
摘要:
发达国家雨洪管理焦点历经管网设计、不透水面阈值控制、低影响开发及土地利用管理等过程,呈现"多尺度多视角衔接"趋势。本文聚焦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调蓄功能变化机制及管理应用,揭示了1985-2015年来建设占用耕地是调蓄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发现基于小流域的调蓄功能变化与建设用地强度整体低关联,但局部高相关,高相关的地区位于大城市或某些乡镇周边的建设增长热区,而这些热区的建设用地与调蓄空间规模较大且接触机会更多,是开发之前调蓄空间保护、开发控制以及开发之后综合管理等3个土地利用调蓄目标因子协调不当的结果;最后提出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调蓄视角的雨洪管理"345"模式,即以3个目标因子和5类控制要素为基础,实施土地利用调蓄创建、防御、拓展与保护等4类差别化战略模式,从更大尺度认识老城区和新区的雨洪关联,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本土认知和视野。
引用
收藏
页码:948 / 961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