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刘静
盛海君
徐轶群
封克
机构
[1]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Fe3+; 生长速率; 叶绿素a; 表面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实验主要研究培养基中不同Fe3+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0,10,100,1000,10000,30000 nmol/L6个不同Fe3+浓度培养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叶绿素a质量浓度,培养基中N、P的含量等分别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Fe3+浓度处理下铜绿微囊藻细胞的表面结构。结果显示,Fe3+浓度在0~1000 nmol/L范围内,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而Fe3+浓度增加到30000 nmol/L时,在培养的前20天内促进了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生长,但随后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突然下降。根据电子显微镜的照片分析,这个现象很可能是因为细胞死亡或自溶所致。试验的结果表明,介质中过高的Fe3+浓度可以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CO/pH对三种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J].
杨波 ;
储昭升 ;
金相灿 ;
阎峰 ;
曾清如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1) :54-57
[2]   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对隐藻(Cryptomonassp.)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J].
陈静峰 ;
翁焕新 ;
孙向卫 .
海洋科学进展, 2006, (01) :39-43
[3]   Fe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J].
吕秀平 ;
张栩 ;
康瑞娟 ;
胡晗华 ;
丛威 ;
谭天伟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27-30
[4]   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营养动力学 [J].
郑朔方 ;
杨苏文 ;
金相灿 .
环境科学, 2005, (02) :152-156
[5]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 [J].
胡小贞 ;
马祖友 ;
易文利 ;
葛新华 ;
郑朔方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S1) :55-57
[6]   铁胁迫诱导的赤潮异弯藻细胞生化组成变化 [J].
李东侠 ;
丛威 ;
蔡昭铃 ;
施定基 ;
欧阳藩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185-1187
[7]  
氮、磷、铁、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连民;刘颖;俞顺章.上海环境科学.2001, 04
[8]  
氮、磷、铁、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连民;刘颖;俞顺章.上海环境科学.2001, 04
[9]  
植物生理学.[M].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   Eval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composition and aluminum and iron complexation of algogenic organic matter [J].
Pivokonsky, Martin ;
Kloucek, Ondrej ;
Pivokonska, Lenka .
WATER RESEARCH, 2006, 40 (16) :3045-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