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意识与现代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如何塑造、巩固和强化现代国家认同

被引:13
作者
林奇富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2]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认同性危机; 命运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共同体是指那种经历持久共同生活、具有传统的自然感情、紧密相连的人群通过密切交往形成的有机集合体。共同体天然排斥隔阂,共同体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有效化解区隔,还能为内部民族有效建构国家认同提供动力。国家认同的实质是建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使领土内的所有民族都产生归属于政治共同体的心理感觉。共同体意识包括基于历史的相互承认和基于主观感觉的紧密联系性等两个层面。在多民族国家内部族群间倡导以包容、团结和发展为特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失为一种消除族群隔阂和族群疏离现象、化解竞争性民族主义和次生民族国家建构认同性危机的重要策略。以命运共同体建构现代国家认同,既要超越多元主义认同建构策略只重视包容和多元价值的局限,又要克服超民族认同策略中"轻理解、重共识"的一体化认识偏差。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倡导基于平等和理解的包容性承认,更应体现基于一体化团结和发展的紧密联系性价值追求。"多元一体化"是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建构现代国家认同的基本原则,多元不仅包括国家应认真对待个体的权利多元性的利益诉求,更应包括对内部族群的多元文化权利给予合理而充分的回应;一体化是要在尊重族群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族群间交流和融合使多元认同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交叉性价值共识,进而呈现出明显的国族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159 +1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政治学核心概念.[M].(英) 海伍德;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  
民族主义与领土.[M].(西) 诺格; 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  
认同的力量.[M].(美) 卡斯特 (Castells;M.)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民族与民族主义.[M].(法)吉尔·德拉诺瓦(GilDelannoi)著;郑文彬;洪晖译;.三联书店.2005,
[5]  
少数的权利.[M].(加)威尔·金里卡(WillKymlicka)著;邓红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  
共同体.[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  
包容他者.[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  
政治科学.[M].(美)迈克尔·罗斯金(MichaelG.Roskin)等著;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
[9]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1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费孝通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