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南海交通与佛教交流

被引:8
作者
李庆新
机构
[1]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关键词
广州通海夷道; 求法高僧; 佛教交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2 [唐(618~907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海洋是沟通世界各国的重要通道,是不同国家、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海上航路把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如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中国以及美洲联结在一起,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唐代"广州通海夷道"成为东西方佛教交流的最重要孔道,不少高僧大德循海陆两路往来于中土、天竺之间,由海路者多取道交、广,循着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通往长安、洛阳和其他通都大邑。求法僧人在天竺诸国礼胜迹,取佛经,研佛法,转辗于室利佛逝、诃陵等东南亚国家,最终回到中土,潜心研修,翻译佛经,为弘扬佛法作出卓越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从考古发现看秦汉六朝时期的岭南与南海交通 [J].
李庆新 .
史学月刊, 2006, (10) :10-17
[2]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 [J].
俞伟超 ;
信立祥 .
文物, 1981, (07) :8-15
[3]  
剑桥东南亚史.[M].(新)尼古拉斯·塔林(Tarling;Nicholas)主编;贺圣达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4]  
中国问题.[M].(英)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著;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
[5]  
吴宓与陈寅恪.[M].吴学昭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M].(唐释)义 净原著;王邦维校注;.中华书局.1988,
[7]  
宋高僧传.[M].(宋)赞 宁撰;范祥雍点校;.中华书局.1987,
[8]  
古代南海地名汇释.[M].陈佳荣;谢方;陆峻岭[编];.中华书局.1986,
[9]  
中国印度见闻录.[M].穆根来等 译.中华书局.1983,
[10]  
日中文化交流史.[M].[日]木宫泰彦 著;胡锡年 译.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