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抗争: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研究

被引:8
作者
白红义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关键词
以媒抗争; 社会运动; 媒体近用; 媒体策略;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7.11.00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的关系是社会运动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运动不仅具有政治和社会影响,也是一种传播现象。在不同的制度结构下,二者的关系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逻辑。媒体是社会运动所能依赖的重要政治资源,在缺少有效的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中国,媒体尤其对社会运动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为案例,通过分析不同行动者的媒体策略揭示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的互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媒抗争"的分析概念,丰富既有研究对社会抗争资源动员的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106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情感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情感框架与道德语法[J]. 刘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05)
[2]   抗争性政治中的群体差异与资源借用:中产抗争与农民抗争的个案比较 [J].
谢颖 ;
林芬 .
社会学评论, 2016, 4 (01) :34-48
[3]   城市空间开发中的“反增长政治”研究——基于南京“老城南事件”的实证 [J].
陈浩 ;
张京祥 ;
林存松 .
城市规划, 2015, 39 (04) :19-26
[4]   “国家”的分化、控制网络与冲突性议题传播的机会结构 [J].
夏倩芳 ;
袁光锋 .
开放时代, 2014, (01) :190-208+8
[5]   传统媒体作为调停者:框架整合与政策回应 [J].
曾繁旭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20 (01) :37-50+126
[6]   群体性事件中的原始抵抗 以浙东海村环境抗争事件为例 [J].
李晨璐 ;
赵旭东 .
社会, 2012, 32 (05) :179-193
[7]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 宜黄事件再分析 [J].
吕德文 .
社会, 2012, 32 (03) :129-170
[8]   媒体抗争的阶级化:农民与中产的比较 [J].
曾繁旭 ;
黄广生 ;
李艳红 .
东南学术, 2012, (02) :80-85
[9]   中国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及其理论解释——以农民集体下跪事件为重点的实证分析 [J].
王金红 ;
黄振辉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2 (01) :152-164
[10]   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 [J].
黄振辉 .
开放时代, 2011, (02) :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