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ka以来西赤道太平洋碳酸钙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13
作者
向荣
阎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关键词
西赤道太平洋; CaCO3沉积特征; 冲淡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采自西赤道太平洋WP2和WP7孔的柱状岩芯 ,对其CaCO3含量、粗碎屑组分和浮游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分析 ,并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 4 C数据相结合进行地层划分 ,从而对该区 2 4 0ka以来的CaCO3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WP2孔和WP7孔的Ca CO3含量在变化趋势上具有较一致的特征。距今 2 4 0ka以来 ,CaCO3含量变化整体上呈现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 ,与太平洋型CaCO3旋回有相似的趋势。该区的CaCO3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溶解作用 ,而是钙质生物生产率和冲淡作用。WP7孔在 1 50— 1 60cm和 380—395cm处分别存在两个CaCO3含量的明显低值层位 ,分别对应大约距今 80ka和 2 2 5ka ,表明和该时期火山物质的冲淡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西菲律宾海晚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J].
石学法 ;
陈丽蓉 .
海洋与湖沼, 1995, (02) :124-131
[2]   全新世/冰期西赤道太平洋边缘海碳酸钙沉积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李铁钢,薛胜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4) :25-32
[3]   西太平洋陆缘海沉积物中碳酸钙旋回 [J].
阎军 .
海洋科学, 1989, (05) :28-32
[4]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业治铮,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