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黑质细胞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窦永起
杨明会
王炜
刘毅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
[2] 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 北京市
[3] 北京市
关键词
帕金森病/中药疗法; 黑质/细胞学; 神经递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在脑黑质细胞及神经递质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6-羟基多巴诱发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随机分组,观察抑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特征的影响;采用脑组织液微透析技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外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黑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后40min旋转次数抑颤汤组为(61.63±17.93)次,生理盐水组为(340.90±52.97)次,表明抑颤汤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t=2.762,P<0.01);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脑组织透析液中3,4-二羟基苯酸(DOPAC)、高香草酸、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明显低于未损毁侧(P<0.05或P<0.01),治疗后抑颤汤组含量则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或P<0.01),而未损毁侧各递质的含量3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大鼠受损侧脑黑质神经细胞数量抑颤汤组明显比生理盐水组多,且神经元体积较饱满,结构较清晰,细胞内高尔基氏体、线粒体等接近正常。结论:抑颤汤能减轻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黑质细胞的受损程度,促进其修复,改善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分泌功能,提高脑组织中内源性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3831 / 3833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