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纳帕海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集群特征

被引:24
作者
刘强 [1 ,2 ]
杨晓君 [1 ]
朱建国 [1 ]
赵健林 [3 ]
余红忠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林业局
关键词
黑颈鹤; 越冬期; 集群特征; 家庭解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扫描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集群类型和集群大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鹤夜间集群夜栖,形成较大的夜栖群,平均群体大小为67.9只(16-157,n=17);按照有无灰鹤加入,又将其分为同种集群和混种集群两种类型,其中同种集群的黑颈鹤数量占整个越冬种群的65.3%。在白昼,黑颈鹤以家庭鹤、集群鹤及特殊群体3种类型活动,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7只(2-4,n=145)和16.1只(3-65,n=1017)。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并不稳定,在日内和月份间均有明显变化(P=0.000<0.05)。在越冬期,最大集群形成于12月,其次为11月和1月;在日内,早上8时集群最大,随后减小并保持相对稳定,18时黑颈鹤开始向夜栖地靠拢,使得集群再次开始增大。随后观察中还发现,黑颈鹤的家庭解体过程开始于3月底,当幼鹤被成鹤驱逐离群后,逐渐加入集群鹤活动,从而使得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大小和组成发生改变。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和组成受自身状况、种内关系、天气、食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随时间和季节变动而发生变化,是对自身、种群和环境条件变化的综合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553 / 5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西藏拉萨河上游黑颈鹤越冬生态的初步研究 [J].
余玉群 ;
刘务林 ;
桑杰 .
动物学研究, 1993, (03) :251-250
[2]   草海黑颈鹤和灰鹤越冬期生态行为学的比较研究 [J].
杨炯蠡 ;
黄鹤先 ;
管毓和 .
环保科技, 1992, (Z1) :44-49
[3]   越冬黑颈鹤的时间分配、家庭和集群利益的研究 [J].
李凤山 ;
马建章 .
野生动物, 1992, (03) :36-41+29
[4]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生物学初步研究 [J].
李文发 ;
赵和生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1, (01) :67-76
[5]   Family-based territoriality vs flocking in wintering common cranes Grus grus [J].
Alonso, JC ;
Bautista, LM ;
Alonso, JA .
JOURNAL OF AVIAN BIOLOGY, 2004, 35 (05) :434-444
[6]  
Familienaufl?sung und Abzug aus dem Winterquartier beim Kranich Grus grus.[J].Juan C. Alonso;José P. Veiga;Javier A. Alonso.Journal of Ornithology.1984, 1
[7]  
云贵高原黑颈鹤的现状及保护.[M].李凤山;杨晓君;杨芳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8]  
黑颈鹤研究.[M].李筑眉;李凤山编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9]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M].蒋志刚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10]  
朱鹮研究.[M].丁长青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