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区近30年环流的变化及对中国强冷事件的影响

被引:64
作者
李峰 [1 ]
矫梅燕 [1 ]
丁一汇 [2 ]
金荣花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北极环流; 气候变化; 强冷空气爆发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1—2000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我国强冷空气过程统计资料,分析了近30年冬半年北极区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气候变化以及对中国强冷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90年代北极区大气温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极涡系统也随之改变。80年代中期前,极涡范围偏大;之后面积减小。从长期趋势来看,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极涡强度与面积呈反位相变化;同期,亚洲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也相应调整,总体趋势由低指数向高指数模态转变,环流经向度减小;东亚大槽东迁,槽线90年代比70年代东移了近1个经距,冬季则更为突出,平均东移2.2个经距;西伯利亚冷高压也发生了年代变迁,70年代高压强度弱、控制范围偏小,80年代增强,范围明显扩大,90年代高压中心强度变化不大,但高压主体向南扩展的纬度较80年代偏北1~2个纬距,主体面积减小了5%。研究表明,正是由于极区、近极区环流系统的改变,造成近30年我国强冷空气爆发的事件特性发生了年代际变化。70年代强冷事件最为频繁,以西路冷空气为主,80年代频次明显减少,以偏西北路冷空气为主,但多源自新地岛东部,极端强冷事件降温距平达到最大,单次冷空气势力最强;90年代强冷事件频次又有所增加,但冷空气强度明显减弱。究其原因,主要与气候增暖、积温偏高,易产生降温有关。而上述近30年冷事件频次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符合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强冷空气爆发事件特性的改变可能也是气候增暖的结果和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近百年北极涛动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地理学报, 2003, (04) :559-568
[2]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J].
何春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1) :1-7
[3]   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全球变暖的联系——纪念2002年世界气象日“减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J].
丁一汇 ;
张锦 ;
宋亚芳 .
气象, 2002, (03) :3-7
[4]   影响中国寒潮冷高压的统计研究 [J].
张培忠 ;
陈光明 .
气象学报, 1999, (04) :493-501
[5]   北极III区海冰面积低频变化对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异常的作用 [J].
王春红 ;
蒋全荣 ;
余志豪 .
大气科学, 1997, (01) :124-127
[6]   北极海冰与全球气候变化 [J].
李培基 .
冰川冻土, 1996, (01) :74-82
[7]   华南寒潮气候特征研究 [J].
刘小宁,孙安健,张尚印 .
灾害学, 1995, (02) :58-63
[8]   北极海冰对大气环流与气候影响的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J].
黄士松 ;
杨修群 ;
谢倩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6) :32-46
[9]   黄河流域旱涝物理成因模拟与分析 [J].
赵宗慈 .
应用气象学报, 1990, (04) :415-421
[10]  
Wu Bingyi,Wang Jia.Possible impacts of winter Arctic Oscillation on Siberian high,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sea–ice extent[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