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平原城近郊区浅层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被引:30
作者
崔学慧 [1 ]
李炳华 [2 ]
陈鸿汉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数理系
[2] 不详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太湖平原; 浅层地下水; 谱系聚类分析;
D O I
10.13227/j.hjkx.2008.07.012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查明苏南太湖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在苏南北部(C区)、东北部(W区)和东部(S区)3个地区共采集56组地下水样,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组分浓度,并运用谱系聚类分析法和分子比例法探寻多环芳烃来源.结果表明,检出的多环芳烃中以34苯环组分为主,总多环芳烃浓度最高达32.45μg/L,均值为4.42μg/L.多环芳烃分布具有区域分布特征,高值点多出现在工业区附近.分子比值法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是化石燃料和石油源叠加的结果.谱系聚类分析法结果表明,C区各采样井的苯并(k)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W区各采样井的苯并(a)蒽异常浓度控制着该区聚类结果;S区各采样井的苯并(b)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在0.05水平上,C区的荧蒽、苊、亚二氢苊、菲、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6800.712;W区的苯并(g,h,i)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到达0.7240.773;S区的亚二氢苊和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9.可以推测出各区所列的这几种多环芳烃组分很可能分别来自于各区内同一类型污染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806 / 18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长江武汉段不同粒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
    冯精兰
    牛军峰
    [J]. 环境科学, 2007, (07) : 1573 - 1577
  • [2] 北京东南郊大气TSP中多环芳烃浓度特征与影响因素
    张树才
    张巍
    王开颜
    胡连伍
    沈亚婷
    王学军
    [J]. 环境科学, 2007, (03) : 460 - 465
  • [3]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孙娜
    陆晨刚
    高翔
    李春雷
    陈立民
    [J]. 环境科学, 2007, (03) : 664 - 668
  • [4]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多环芳烃准确度的保证措施
    罗锡明
    刘永刚
    何江涛
    王玉璠
    [J]. 地学前缘, 2005, (S1) : 193 - 198
  • [5] 有机质对多环芳烃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平立凤
    骆永明
    [J]. 土壤, 2005, (04) : 362 - 369
  • [6] 不同工作环境人群多环芳烃的日暴露总量
    段小丽
    魏复盛
    杨洪彪
    Zhang Jim
    许军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5) : 4 - 7
  • [7]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陶雪琴
    党志
    卢桂宁
    易筱筠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4) : 356 - 360
  • [8] 山东淄博煤矿区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
    张建立
    潘懋
    钟佐燊
    汤鸣皋
    [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2) : 7 - 9
  • [9] 永定河上游水体与底泥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
    陈明
    刘晓端
    魏连伟
    陈鸿汉
    张玲金
    王羽虹
    林剑
    [J]. 岩矿测试, 2001, (02) : 131 - 135+141
  • [10] 煤矸石堆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山东省一些煤矸石堆为例
    余运波
    汤鸣皋
    钟佐燊
    沈照理
    [J]. 地学前缘, 2001, (01) : 163 -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