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

被引:11
作者
雷卞军,刘怀波,张昌民,林克湘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系
关键词
成岩作用;砂岩;孔隙演化;三角洲相;早第三纪;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青海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砂、泥岩样品的分析测试表明,下油砂山组湖相三角洲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已达到中成岩阶段的成熟A期或B期;早成岩阶段的主要成岩作用是碳酸盐胶结作用以及压实作用引起的颗粒重排;中成岩阶段未成熟期则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半成熟期以方解石和方沸石胶结作用为主,成熟A期或B期的主要成岩事件是烃类大量成熟引起的晚期溶蚀。该三角洲体系中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较厚的前缘席状砂体的孔、渗性较好,浅湖席状砂体因早期碳酸盐胶结强烈而储集性差。沉积环境及成分、结构的差别是造成砂体成岩演化史和储集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砂岩储层以粒间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除为辅,喉道较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海南岛莺歌海现代和全新世海滩岩与沙丘岩的胶结组构和成岩作用 [J].
刘怀波 .
沉积学报, 1986, (03) :105-114+146
[2]   砂岩储集岩的分类与评价 [J].
王允诚 ;
杨宝星 ;
黄仰洲 .
石油实验地质, 1981, (04) :293-29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