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与中国1958—1961年饥荒——集权体制下的国家、集体与农民

被引:14
作者
刘愿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
关键词
赶超战略; “大跃进”饥荒; 集体偏向; 政治权利;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0.03.003
中图分类号
D651 [1949年10月~1966年5月];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1958—1961年中国发生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饥荒,现有研究从粮食供给下降、公共食堂、城市偏向政策、缺粮区偏向、政治激进主义、政府救济不力及饥荒的历史记忆角度对大饥荒成因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在赶超战略及"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本文考察了人民公社内部分配制度,发现"大跃进"运动时期人民公社大幅度提高集体积累,农民个体可消费粮食急剧下降,这可能是"大跃进"饥荒的另一重要成因。本文利用1953—1966年省级面板数据证明了上述假说,并提出集权体制下农民个体政治权利的缺失是传统社会主义饥荒频发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19 / 1142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为何1959—1961年大饥荒终结于1962年 [J].
范子英 ;
孟令杰 ;
石慧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289-306
[2]   三年困难时期城乡饥荒差异的粮食政策分析 [J].
辛逸 ;
葛玲 .
中共党史研究, 2008, (03) :83-89
[3]   经济作物、食物获取权与饥荒:对森的理论的检验 [J].
范子英 ;
孟令杰 .
经济学(季刊), 2007, (02) :487-512
[4]   对阿马蒂亚·森的饥荒理论的理解及验证:来自中国的数据 [J].
范子英 ;
孟令杰 .
经济研究, 2006, (08) :104-113
[5]   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 [J].
曹树基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01) :16-30+97
[6]   1958-1962年四川省人口死亡研究 [J].
曹树基 .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01) :59-69+82
[8]   “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J].
李成瑞 .
中共党史研究, 1997, (02) :1-14
[9]   中国人口动态参数的识别 [J].
蒋正华 .
中国人口科学, 1987, (01) :56-63
[10]   中国人口动态参数的校正 [J].
蒋正华 ;
李南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86, (03) :46+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