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

被引:156
作者
黄燕萍 [1 ]
刘榆 [2 ]
吴一群 [3 ]
李文溥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
[2]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
关键词
分级教育; 地区增长差异; 技术创新与模仿; 人力资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知识的外溢性原理,本文放松了传统理论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函数、技术创新与模仿方程的设定,导出了具有经济理论基础的计量回归模型,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层级教育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回归结果证实: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都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其中初级教育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促进最终产出,高级教育则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与模仿的速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初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高级教育;高级教育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最后,本文对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结构与产业发展型式——以福建省为例 [J].
李文溥 ;
陈贵富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5) :5-13
[2]   我国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时空差异的分析 [J].
刘晔 ;
黄承键 .
教育与经济, 2009, (04) :47-51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 [J].
李宾 ;
曾志雄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3-15
[5]   技术进步条件下农村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机制 [J].
杨新铭 ;
罗润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1) :74-84
[6]   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 [J].
曹吉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1) :37-46
[7]   人力资本门槛、创新互动能力与低发展陷阱——对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检验 [J].
郭玉清 ;
杨栋 .
财经研究, 2007, (06) :77-89
[8]   教育、创新与经济增长 [J].
陈晓光 .
经济研究, 2006, (10) :18-29
[9]   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 [J].
陆铭 ;
陈钊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2005, (12) :4-14+101
[1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