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中国特色

被引:8
作者
杨建军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司法; 政治; 职业化; 民主化;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3.01.017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中国司法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本土化"与"普适化"碰撞和平衡的难题与困境。政治制度的复杂多样性、司法文化传统、国情、大国崛起的使命、政治主体的自决性等多元因素,决定了中国司法应当保持自身特色。与世界通行司法规律兼容,体现高效、便捷,满足民众实质正义的心理期待,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主权,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中国司法应当具有的特色。合理平衡和协调政治化的司法与技术化的司法、专业化的司法与大众化的司法、克制化的司法与能动化的司法,是打造司法的中国特色的重要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法律人思维中的规范隐退 [J].
陈金钊 .
中国法学, 2012, (01) :5-18
[2]   司法规律及其相关问题 [J].
刘作翔 .
河北法学, 2011, 29 (12) :19-29
[3]   “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 [J].
陈金钊 .
清华法学, 2011, 5 (03) :107-122
[4]   中国的司法模式:传统与改革 [J].
侯猛 .
法商研究, 2009, 26 (06) :58-64
[5]   中国司法的规律 [J].
朱苏力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 17 (01) :156-160
[6]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J].
宫留记 .
理论探讨 , 2008, (06) :57-60
[7]   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J].
周永康 .
求是, 2008, (15) :3-7
[8]   布迪厄的“终生问题” [J].
刘拥华 .
社会学研究, 2008, (04) :113-137+244
[9]   布迪厄习性理论的五个核心性结构特征:德国的分析视角 [J].
孙进 .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06) :25-29
[10]   关于国情与国情学的若干思考 [J].
陈炎兵 .
中国国情国力, 1992, (03) :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