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RTM DEM数据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分析研究

被引:60
作者
陈学兄 [1 ]
常庆瑞 [1 ]
郭碧云 [2 ]
张小军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土壤侵蚀; SRTM;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起伏度; 最佳统计单元;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地形起伏度是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最佳地形指标,地形起伏度的分析研究对于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邻域统计分析法,在不同大小邻域窗口下(2×2,3×3,4×4,,25×25,30×30,35×35,40×40,45×45,50×50)对中国地形起伏度进行了提取;然后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完成了最佳统计单元的计算,结果 11×11网格大小可作为曲线变化的拐点,即为曲线由陡变缓的阀值.从而得出基于90m×90m SRTM DEM数据的中国地形起伏度提取的最佳统计单元为11×11网格大小;接着完成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分级图的绘制;最后对地形起伏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670 / 6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GIS的兰州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析 [J].
祁元 ;
刘勇 ;
杨正华 ;
徐瑱 ;
方苗 .
冰川冻土, 2012, 34 (01) :96-104
[2]   西南喀斯特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J].
凡非得 ;
王克林 ;
熊鹰 ;
宣勇 ;
张伟 ;
岳跃民 .
生态学报, 2011, 31 (21) :6353-6362
[3]   基于DEM数据分割的西南地区地貌形态自动识别研究 [J].
曹伟超 ;
陶和平 ;
孔博 ;
刘斌涛 ;
孙玉莲 .
中国水土保持, 2011, (03) :38-41
[4]   中国分县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J].
封志明 ;
张丹 ;
杨艳昭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1, (01) :146-151+160
[5]   汶川地震重灾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附视频 [J].
徐天献 ;
王玉宽 ;
傅斌 .
中国水土保持, 2011, (01) :39-42+67
[6]   基于DEM的新疆地势起伏度分析 [J].
王玲 ;
吕新 .
测绘科学, 2009, (01) :113-116
[7]   基于DEM的青海贵德地区地形起伏度的研究 [J].
王岩 ;
刘少峰 .
地质通报, 2008, 27 (12) :2117-2121
[8]   新疆地势起伏度的分析研究 [J].
张军 ;
李晓东 ;
陈春艳 ;
刘俊燕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S1) :10-13
[9]   多尺度DEM提取地势起伏度的对比分析——以福建低山丘陵区为例 [J].
郎玲玲 ;
程维明 ;
朱启疆 ;
龙恩 .
地球信息科学, 2007, (06) :1-6+135
[10]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J].
封志明 ;
唐焰 ;
杨艳昭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73-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