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缘构造作用对泉州—汕头地震带的影响附视频

被引:13
作者
张虎男
机构
[1] 广东省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带; 菲律宾板块; 欧亚板块; 板缘地震; 地震构造带; 板块边界地震; 断块运动; 广东; 汕头; 福建; 泉州;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83.03.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位于东南沿海断块隆起区长乐—沼安断裂带(简称长沼带,下同)南段的泉州—汕头地震带(简称泉汕带,下同)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台湾的强烈地震活动带.自九世纪有地震记载以来,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604年的泉州近海地震,1600年和1918年的南澳地震,震级均大于7级.按6级以上地震统计,截止1976年,泉汕带已释放的地震总能量大于台湾西带.一、东海、南海、台湾海峡近代构造运动对泉汕带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及邻近海域的近代构造运动以断块运动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断裂作用与韩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 [J].
张虎男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2) :202-211
[2]   中国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及其对海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反映 [J].
赵希涛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11) :81-89
[3]   闽粤一带沿海地区北西向断裂的活动性 [J].
张虎男 .
地震地质, 1982, (03) :17-25
[4]   东海海底地形的特征 [J].
林美华 .
海洋科学, 1981, (01) :24-27
[5]   亚欧地震系的地震构造特征 [J].
马宗晋 ;
陈章立 ;
傅征祥 ;
薛峰 .
中国科学, 1980, (09) :883-890
[6]   我国及邻区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的关系 [J].
张之孟 .
地震地质, 1979, (03) :12-23
[7]   初论断裂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J].
张文佑 ;
锺嘉猷 ;
叶洪 ;
从柏林 .
地质学报, 1975, (01)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