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切除与介入治疗后原发性肝癌肿瘤微血管密度变化

被引:1
作者
林小军
张昌卿
张亚奇
冯凯涛
郭荣平
李锦清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心实验室!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心实验室!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
关键词
肿瘤微血管密度; 肝肿瘤; 抗-CD31;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密度与预后的关系并观察栓塞后肿瘤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 57例单纯手术切除(单纯组)、 57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行二期切除(介入组)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两组病例采用小鼠抗人 CD31单克隆抗体来标记人的血管内皮细胞,用标记的链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复合物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微血管。结果:介入组和单纯组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s density,MVD)与肿瘤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包膜、肝硬化的程度、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门脉癌栓的关系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 P值均大于 0.05)。两组中术后出现复发的病例,其癌巢及癌周的平均 MVD计数均高于未复发的病例.
引用
收藏
页码:919 / 92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密度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J].
夏景林 ;
杨秉辉 ;
叶胜龙 ;
林芷英 ;
马曾辰 ;
周信达 ;
吴志全 ;
汤钊猷 ;
不详 .
中华肿瘤杂志 , 1998, (06) :40-42
[2]   原位微环境与nm23-H1、H-rasmRNA量及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 [J].
郑晓勇 ;
林芷英 ;
刘银坤 ;
冯晓黎 .
中华肿瘤杂志, 1998, (01) :13-15
[3]   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预后因素 [J].
陶厚权 .
实用肿瘤学杂志, 1996, (02) :73-75
[4]   栓塞化疗在肝癌切除术后的价值 [J].
李锦清,张亚奇,张伟章,元云飞陈敏山,郭荣平,林小军,李国辉 .
中华肿瘤杂志, 1994, (05) :387-389
[5]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获Ⅱ期手术切除或生存期一年以上40例报告) [J].
王建华 ;
林贵 ;
顾正明 ;
王小林 ;
颜志平 .
中华肿瘤杂志 , 1992, (04)
[6]  
Quantitation of sinusoid-like vessel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ts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J] . N Tanigawa,C Lu,T Mitsui,S Miura.Hepatology . 1997 (5)
[7]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QUANTITATIVE ANGIOGENESIS IN BREAST-CANCER AND ROLE OF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IN TUMOR ENDOTHELIUM [J].
FOX, SB ;
TURNER, GDH ;
LEEK, RD ;
WHITEHOUSE, RM ;
GATTER, KC ;
HARRIS, AL .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1995, 36 (02) :219-226
[8]  
Current pathologic methods for measuring 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 within breast carcinoma and other solid tumors[J] . Noel Weidner.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 1995 (2)